9月1日,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在京召開城市大腦首批標準新聞發布會,由天府大數據研究院參與起草及編制的《城市大腦術語》《城市大腦頂層規劃和總體架構》《城市大腦數字神經元基本規定》三項團體標準正式發布。這是2015年城市大腦在中國被提出以來,產業界同時也是世界上首部城市大腦系列標準,將為我國城市大腦、智慧城市、社會治理、數字化轉型等領域的發展提供有益參考和指引。
2016年以來,杭州、上海、鄭州等數百個城市開始規劃和建設城市大腦,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,城市大腦的快速發展極大推動了城市現代化水平。但目前城市大腦建設還沒有統一的建設規范和標準,導致城市大腦存在大量的數據阻斷、信息不連通、建設不統一、重大突發事件反應不及時等問題。在2020年全國兩會上,就有多位代表提出應該將如何構建城市大腦建設標準提上議事日程,相關建設城市和參建企業也呼吁盡快推出城市大腦的建設標準。
經過前期充分論證和研究,2022年2月28日,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在京召開《城市大腦建設規范》團體標準啟動會,包含天府大數據研究院在內的近20家國內著名研究機構和科技企業成為首批參編單位。參編專家經過6個月的研究、編寫、評審,城市大腦首批三個標準在2022年9月1日正式發布。
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副秘書長、一體化指揮調度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劉玉超介紹,此次發布標準的三個特點。第一是具有理論上的先進性,明確了城市大腦的定義,回答了城市大腦與智慧城市的關系,創新提出采用類腦技術架構建設城市大腦。第二是具有產業共識的廣泛性,參編單位包括中科院、清華、北大、中國電信、中國聯通、天府大數據研究院、騰訊、百度、科大訊飛等30多家領域知名科研單位和行業龍頭企業。第三是面向場景綜合考慮了系統的動態演化,提出的框架標準為城市大腦演化發展預留了空間,提出城市大腦不僅是一個城市智能治理的中樞,更是全省、全國性、乃至全球性類腦信息系統的一部分,擁有完整的數字神經系統支撐城市和人類社會的智能化運行。
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理事長、中國工程院費愛國院士指出,此次三個標準發布是一個起點,未來需要不斷迭代和演化。從實踐中尋找科學規律,預測新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。同時在理論研究和標準制定中,不斷吸收產業實踐的寶貴經驗,讓標準既能指導產業的發展,也能反映產業的最新成果。
對于后續的城市大腦系列標準,CICC城市大腦專委會副主任、城市大腦標準研究組總牽頭人、天府大數據研究院劉鋒博士表示,后續至少還有云反射弧、數字神經元編碼、安全、成熟度評估、建設流程等5個標準將在未來一年內發布。
天府大數據研究院將持續推進城市大腦建設發展,聯合CICC城市大腦專委會適時啟動樣本研究,提煉創新案例和實踐經驗,推動應用成果轉化落地。
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|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